未来已来,人工智能对教育意味着什么?资讯快读热文推荐活动会议

近些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家庭对培养孩子成为国际化人才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但孩子上了国际班、读了国际学校、送到国外上大学就是接受国际化教育吗?究竟什么是国际化人才?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很多家长仍然存在很多迷茫。

4769088f57cebf5e97ba88af2fc7a7c5.jpg

教育是为了孩子的将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有个问题是家长应该思考的。那就是The
future is already here,Are your children globally
competent?(未来已来,你的孩子是否已具备全球胜任力?)全球胜任力是孩子未来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的能力,与三个关键词有关——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全球化(Globalization)和人性素养(Humanics)。

用心用情

当前人工智能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未来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所有人的工作?按照美国学者雷·库兹韦尔的说法,到2035年,人工智能将超越一个人的智慧;到2045年,人工智能将会超越全人类的智慧。

且不说这个“技术奇点”什么时候真正来临,先来看看去年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出版的新书——《防范机器人: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等教育》,作者是美国东北大学校长约瑟夫·奥恩。东北大学10年前在美国前100所名校中排在80多位,现在上升到了第39位,去年计划招本科生不到3000人,申报人数却超过了6万人。是因为当大部分美国校长还在找钱、招人的时候,奥恩校长却看到了未来教育问题的本质,所关心的是人工智能来了,面对机器人,要培养学生三个方面的素养:数据素养(Data
Literacy)、技术素养(Technological Literacy)和人性素养(Humanics)。

在这样的理念引导下,东北大学计算机系的学生都要学戏剧表演课。就是要让这些学科技的孩子,通过戏剧表演,走进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社会角色的灵魂深处,去了解他们,再从他们的心里走出来,将体会到的感受表达出来,让人们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人性。这正是人的独特性在人工智能时代的体现。

由此可见,人工智能时代,用脑用力能干的事情会被人工智能取代;用心用情做的事情,人工智能替代不了。简而言之,人工智能用脑用力,未来的孩子用心用情。

包容开放

有两组数据值得关注。第一组数据来自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里,每200人中就有一个外籍人士,预计在2030年,外籍人士将占一线城市人口的1%。那时,不管你高不高兴,出不出国,我们的孩子都可能要与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共同相处、共同协作、共同把一件事情搞定。

第二组数据来自教育部,2017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首次突破60万大关,达60.84万人。同时世界各个国家、地区到中国来留学的孩子超过了45万。所以现在是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世界也正在走向中国的全球化3.0时代。

全球化3.0时代的特点是以“一带一路”为载体,以互联互通为动力,以包容天下为法则。中国人的智慧是包容的、开放的,是面向全世界的。越开放越发达,中国梦和世界梦连接得越紧密。未来的孩子要融进这个伟大的时代,为自己的美好人生,为家庭、国家、社会,为整个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好奇、同理、会表达

人性素养是奥恩校长提出的三个重要素养之一,与数据素养、技术素养并列,帮助青年人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人工智能时代,在职场上和未来人生道路上更具竞争力。在这样一个时代,拥有知识本身已经不够了,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好奇心、表达力和同理心。

好奇心意味着孩子能够质疑且提出问题。人工智能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去运行的,毕竟还是人在操控,而提出疑问、假设、假想,发挥想象力,从而创造、创新,都是由好奇心引发的。好奇心点燃一个人生命中的热情与梦想,是最重要和最关键的竞争力。

表达力就是有效得体的沟通能力,就是能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方跟不同社会身份的人,就一个话题用不同语言进行书面或口头的沟通。现在全球都呈现写作水平下降、阅读能力减弱、沟通方面有障碍,已经引起了有识之士的重视。

表达力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写作,有人说“写作在这个时代是对自己最好的一种投资”。从2018级开始,清华大学所有新生都必须上一门“写作与沟通”课。这样的课程在美国大学的本科教育里一直都是必修课。表达力需要强大的写作能力,写作的前提要有大量的阅读输入。我特别喜欢教育家朱永新教授的一句话:“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看一个人有没有文化,是不是一个文化人,就看他读了什么书。有大量的语言输入,才会有大量的、高品质的语言输出,不管是口语还是写作都是一样的。

人的身份不同,针对同一个主题的表达方式一定不同。讲同一个事情,跟发小讲话与跟老师、领导讲话肯定不一样,跟陌生人更不一样。这就要求我们学会适应,学会得体有效地沟通。

全球化时代强调表达力,必须要学会一门外语。美国现在已经把外语学习上升到了战略高度,会两种语言的人被叫作“双语者”,会三种语言的人被叫作“三语者”,只会一种语言的人则被叫作美国人。对中国人来说,学英语不再仅仅为了考试,而要实实在在地把听、说、读、写都学好,才能更好地连接世界,实现更有效的沟通。学英语一定要坚持“高能高分”,过去的“高分低能”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的需求。

同理心就是俗话说的能够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走进对方的内心,倾听对方的声音,不管彼此有什么样的政治、宗教、文化差异都能理解对方,能够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拥有同理心是高情商的表现,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将其列为情商的五大关键能力之一。具备强大同理心的人,才能更加包容,更加理解,更加开放,更加融洽。

对中国孩子而言,全球胜任力的根基应该是中国根基。打造全球胜任力并不意味着数典忘祖、崇洋媚外,而是要秉承我们自己的文化精神和风格,要仰仗我们基因里生发出来的强大的中国文化力量,孩子才能走得更远。我自己的孩子也在国外学习、工作,我叮嘱他一定要做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中国人,要打好中国牌,要讲好中国故事,要传播中国文化,有这样的自信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发布者:老王,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u148.cn/1377.html

(0)
老王的头像老王
上一篇 2018年 11月 22日 下午4:17
下一篇 2018年 11月 22日 下午4:17

相关推荐

  • 招不到学生?是你没用对招生渠道!热文推荐校长盟最近内容

    K12教育火得一塌糊涂,不过真的还是那句话“圈里热闹,圈外照旧”。圈里人玩儿的特别High,但貌似还没有哪家K12教育公司可以拍着胸脯说自己招到生了。今天来盘点一下几个比较主流的线下招生模式,以此来进一步探讨K12教育在目前的状况下该如何做好招生。 一、传统线下渠道依旧有生命力 这是传统机构在过去几年疯狂发展阶段最常用的一个市场招生手段了,不过这里暂不讨论各…

    未分类 2018年 11月 4日
    1.7K00
  • 俞敏洪谈新东方“AI+教育”,制定了四大原则资讯快读热文推荐活动会议

    “新东方的AI一点都不牛逼!”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直言不讳,“新东方在教育与AI结合还处于初步阶段,没有值得骄傲的产品。” 昨天,新东方AI研究院N-Brain联盟联合暨新品发布会上,俞敏洪非常“谦虚”地评价了新东方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状况。 确实,在当前“AI+教育”风起云涌之际,新东方显得有些悄无声息。因此,俞敏洪的“自我评价”比较客观。更何况,他…

    未分类 2018年 11月 2日
    2.0K00
  • 秦学教育王秦军:新政下的传统教培机构转型之路热文推荐教育行业观察最近内容

    重点内容 新政下传统机构的困惑 混合运营模式转型升级 线下机构仍有巨大优势 多个业务系统打通是支撑 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在线教育时代的个性化教育,作为第一位演讲嘉宾非常荣幸。这个问题我们一直在研究,每年投了很多研发费用,怎么样做因材施教?怎么样做以人为本的教育?个性化教育如何跟科技结合?这两年我们投入了很多精力在在线教育领域,基于翼鸥在线教育平台,研究在线教育时…

    未分类 2018年 10月 8日
    1.4K00
  • 学生不是“教”会的!好老师都知道!热文推荐联盟台最近内容

    做老师,真的太累了:学生越来越难教,催作业、催预习、管纪律、考单词……一堂课下来跟学生“斗智斗勇”、学习效果却事倍功半,这绝不是教育最好的模样!难道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靠威严、甚至语言暴力才能控制课堂? 究其原因:教师没有学过管理学,班主任没有经过系统、科学的管理学训练。很多时候,管理只能靠个人魅力和耐心。如何让学生从被动到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让学…

    未分类 2018年 11月 29日
    2.8K00
  • 七牛云获阿里集团与云锋基金领投10亿元新融资,官方称将保持独立发展

    官方透露,融资完成后,七牛云将继续保持独立发展,持续发力云计算市场,为客户提供更具价值的技术和服务。

    未分类 2017年 11月 5日
    5.0K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