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以下简称“高教40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等文件,决定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对文、理、工、农、医、教等领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出具体安排。
教育部高教司负责人表示:“‘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在系列卓越拔尖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0的基础上,通过拓围、增量、提质、创新,扩大了各个计划的实施范围,增强了各项改革举措的力度,提升了改革发展的质量内涵。”
芥末堆了解到,与此前拔尖学生培养1.0版覆盖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相比,此次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增加了天文学、地理科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心理学、基础医学、哲学、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共包括17个专业类。
加强学科建设,完善学分制度
教育部高教司负责人介绍,“新时代高教40条”和“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出台均是针对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还不够巩固,教育理念仍相对滞后,评价标准和政策机制导向仍不够聚焦等突出问题。
文件具体包括八项内容,“一是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二是促进学生刻苦学习。三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四是打造一流本科专业。五是推进慕课建、用、学、管。六是深化协同育人机制。七是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八是强化主体责任。”
事实上,从今年年初开始,教育部印发的多份文件都在着重强调加强教学改革,对高校本科生教学、毕业、教师队伍、学科建设等环节作出要求。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曾表示,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的现象应该扭转。对中小学生要有效“减负”,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大学本科课程难度、深度,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
高教40条中具体提到,要求高校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同时探索将辅修专业制度纳入国家学籍学历管理体系,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辅修专业。同时,还要求学校完善学分制,推动健全学分制收费管理制度,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选择权,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学习,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支持有条件的高校探索为优秀毕业生颁发荣誉学位。
在慕课教学方面,高教40条中提到要规划建设一批高质量慕课,推出300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同时建设1000项左右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并建立慕课学分认定制度。这项推进对于一直寻求学分互换的慕课平台们来说,具有相当的利好。
在专业建设方面,文件提出建设1万个国家级一流专业点和1万个省级一流专业点。强调“双一流”高校要率先建成一流专业。提出主动布局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养老护理、儿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民生急需相关学科专业,要求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
与此同时,高教40条还对高校建设本科教育的责任作出明确。其中要求,各高校要把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作为新时代学校建设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高校党委会、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要定期研究,书记校长及分管负责人要经常性研究本科教育工作。
健全产学合作机制,实现高校企业人才流动
在本次发布高教40条中,除了教学改革方面,完善协同育人机制仍是重点部分。作为解决高校教学内容与产业之间的鸿沟,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是从国务院至地方高校都在着力推动的模式。而政策的推动也正带动着相应市场的发展。
高教40条提到,要求高校健全培养目标协同机制,与相关部门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标准,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健全教师队伍协同机制,统筹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双向交流,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对于缺少标准的企业实训内容,政策的推动将帮助校企合作企业解决问题。
与此同时,文件还要求高校建设学生实习岗位需求对接网络平台,征集、发布企业和学生实习需求信息,为学生实习实践提供服务。同时,推动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基地向本科生开放,为本科生参与科研创造条件,推动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将最新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育教学内容,并支持中外高校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
在协同育人重点领域改革方面,文件提到要求高校促进医教协同,推进院校教育和毕业后教育紧密衔接,共建医学院和附属医院。深化农科教结合,协同推进学校与地方、院所、企业育人资源互动共享,建设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和行业创新发展,深化宣传部门与高校共建新闻学院,并完善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
其中具体提到,要求高校实施工科教师与行业人才双向交流“十万计划”,建设400个左右“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部委省共建医学院和附属医院,深化部校共建百所新闻学院,健全法学院校和法治实务部门双向交流机制等。
发布者:老王,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u148.cn/1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