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焦虑”下崛起的知识付费,为何呈现出两极分化的局面?资讯快读热文推荐活动会议

互联网的风口日新月异,前年的VR如今已经鲜有人提及,去年热闹了一年的共享如今也落了下乘,同样自2015年兴起,2016-2017年大热的知识付费,却在今年年初的“直播答题”过后,渐渐淡出视野。

1.jpg

如今时下提到的知识付费,广义来说分为两类,一类是有明确知识类需求项目,另一类是泛娱乐化的娱乐项目,狭义来说就是指前者。但同属月知识付费下,娱乐向与知识向的发展态势却截然相反。 

如今版权意识的不断攀升,知识付费风潮的兴起,让视频、小说等娱乐类项目的付费已经成为社会常态,为娱乐付费持续不断地升温发热。但反观知识类需求项目,在经历了短短两年的风口期便已跌落神坛,于今已经鲜有人提及。  

一、留存>拉新的互联网下半场:复购率低下是致命伤  

抛去传统意义上的教育类活动,线上知识付费的发家史,确切地说应该从2015年算起,2015年3月果壳上线在行APP,进行一对一线下咨询,同年12月,得到APP上线。这二者连带着之前的知乎、果壳等,都被算作知识付费的萌芽期。

线上知识付费的爆发期在2016年,3月千聊上线、5月知乎推出知乎live、值乎问答、5月分答APP上线、6月得到推出订阅专栏、12月喜马拉雅推出付费节目《好好说话》、12月微博问答上线。 

据《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8》显示,在过去的2017年中,有知识付费意愿的公众人数暴涨了5倍,知识付费用户达到近8000万人。可以说当初的知识付费也称的上一时风光无限,整个2017年社会都沉浸在一种“学习”的风潮,随处可见新时代的中、青年们在地铁上听着广播,看着订阅内容。 

一个标志性的转折点发生在2017年的10月,一篇名为《罗振宇骗局》掀起了一次全网对于知识付费栏目的大讨论,一时间不少用户重新审视自己选择知识付费的起因与获得成效,也为这个炒热了的行业浇了一盆冷水。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8年中国在线知识付费市场及发展趋势分析》数据显示,随着用户在使用知识付费产品的过程中间,对于内容的辨别和筛选能力的提升,即使是中上游内容方的在线知识付费产品平均复购率也仅为30%。

根据调查,在流失的这部分人群中,一小部分是因为可以从其他渠道免费获得这部分知识,而更多流失的用户群体则更多地是对内容的失望,或者说觉得这些订阅内容没有达到他们预期的成效。 

知识付费栏目的火爆引来了资本与用户的不断涌入,也引来了不少投机取巧者,最简单的就像前几年很流行的“成功学”。 

成功学真有吗?有,《周易》里“天行健,君子当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当以厚德载物。”就是中国最原始的成功学,在西方,也有卡耐基的《成功学》,不能否认确实一些经典著作中有涉及成功学内容的。 

但以往市面上成功学大多是什么货色?找几个有成功经验的人做背书,甚至连这些背书都是造假,开始在各种渠道兜售,利用当下年轻人渴望成功,急功近利的心理,在迎合互联网浪潮下几个迅速成功的大佬例子,多数以一种病态的情绪渲、传播,然后大多捞一笔就销声匿迹,或者换下一个IP继续圈钱。

成功学仅仅是一个例子,类似打着知识付费幌子捞钱的项目还有很多,这其实也是一种反规模效应: 

一般来说,一个行业的规模越大,相对的体验就会越好,也就越容易锁住用户,持续发展。但当一个行业的规模扩张到一定程度之后,它每扩张一个点,它的质量就会下降,那么它获客就会变难,用户留存就会下降。

知识付费行业蛋糕够大,一家难以独吞,也因此容纳下更多的玩家入局,但缺乏一个能够衡量内容质量的行业规范,导致内容上的参差不齐,只重数量而不重质量。

而我们常提及互联网下半场的一句话是“流量红利消失”,而这实际上就是互联网上下半场流量数量与质量的侧重发生了转变,上半场野蛮生长,重的是流量的数量,以数量来撑起企业成长的场景;到了下半场,红利的消失实际就是流量的获取变贵,这时流量的质量>数量,留存>拉新。 

显然质量参差不齐的知识付费,在如今重质量,重留存的互联网下半场举步维艰,用户在知识付费方面的消费也愈加的理性。 

二、精简娱乐化与垂直细分化:避开“中产焦虑”的冲动行为

其实很多知识付费的成效之所以达不到用户的预期,导致复购率低下的原因之一,也是在用户身上。

知识付费能够迅速炒热,很大程度上源于用户的“中产焦虑”。

“中产焦虑”是一种泛称,畅销书作家方莹写过一本书《焦虑的中产》,里面描述了一些中产家庭生存状态及成长轨迹,本应该处于衣食无忧的中产家庭,却陷入了某种群体性焦虑当中,这是一种源于对未来的恐慌和对向上攀爬的希望所产生的焦虑。

而当初选择订购知识付费内容的一大部分用户,并没有从一开始就有着明确的目标,他们选择在知识付费内容上消费,更多地就是出于内心的焦虑,说白了就是“买课图心安”的荒唐心理。

通过在知识上的消费活动,自我暗示自己在进步,在学习,以此寻求一种心理上的自我解脱,消除自己对未来的恐慌。而即使是这种动机的用户,自我期望还是能够获得知识上的进步,而当知识付费活动结束,自己没有得到实际上的提升时,自然而然会产生一种不满,这种不满也很容易从对自我的检讨移嫁到知识付费的产品上,造成对产品的不满,达不到预期,无法再形成新的复购。 

在笔者看来知识付费内容质量上的参差不齐是硬伤,很难通过人为能力去界定,但用户购买动机上的“中产焦虑”却是可以避开的,而避开的方式就是内容的精简娱乐化与垂直细分化。

精简娱乐化

当下互联网时代,突出一个快字,信息传播快、企业发展快、风口转向快、生活学习节奏快。而在这种快节奏的整体风气下,大多数用户变得越来越浮躁,而传统知识的学习往往需要静下心来,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确实不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喜好。

而且内容形式上,也往往以文字、音频为主,即使有视频类也大多是枯燥的教学视频。当下人们生活节奏快,阅读也好,娱乐也好,都偏向碎片化,与此情况下,大段枯燥难以理解的知识,很难受当下大多数用户的青睐。

那么能不能尝试着自己做“泛娱乐化的知识付费”?

内容上可以把一些枯燥,繁琐的理论二次重解,以当代用户喜欢,感兴趣的话题、人物、事例带入进去,甚至可以拍摄一些当下火爆的小视频,能让用户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浅层次的理解一些知识,并且可以以此为诱因,觉得不满足时,也许就会更深入的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当今的社会知识付费,如果试着从重度教学向轻度教学的演变,从高学费向多用户的形式演变,在被娱乐化内容营销冲击之下,如何打好泛娱乐化知识付费这张牌,将成为知识付费未来的机遇之一。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以使“中产焦虑”下的用户群获得娱乐上的多重收益,弱化期望的不满足感,同时易吸收掌握的内容上,也方便这部分没有真实需求的群体得到预料之外的知识补充。缺点则是在内容生产上难以实现,毕竟我们常说寓教于乐,但历史上真正能做到寓教于乐的例子很少。 

垂直细分化

以母婴知识付费平台“年糕妈妈”,脉脉的CXO俱乐部,高顿教育的《贾康谈个税》三者为例。

对于三者的收益和内容这里不予置评,只说三者方向上的选择。 

像年糕妈妈这种精确到母婴领域的知识付费平台,其用户从根源上就不会存在前文所述的“中产焦虑”现象,愿意在其平台消费的都是有明确目的,想要获取母婴知识的用户群。

像CXO俱乐部这种打着知识付费、培训的幌子,其实就是建立一个圈层或者社区,去拓展用户的人脉资源,愿意加入这种圈子的用户也是直接奔着人脉圈子去的,也不会存在焦虑倒逼的现象。 

像《贾康谈个税》这种则是追政策,利用当下个税改革的政策推行,来吸引用户的眼球,鲜明的“个税”内容课程,也能避开“中产焦虑”的现象。

对于很多在“中年焦虑”下选择知识付费的用户来说,选择的往往都是一些或名气大,或只是覆盖面广的栏目,而精准到某一细分领域的知识付费内容,往往都是有真正需求的用户群,而这部分也是当下知识付费栏目复购率多的。 

舒马赫曾说“任何国家只要具有良好的教育、高度的组织和纪律,不过遭到怎样的破坏,都能创造出经济奇迹来。”

文化产业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始终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而我国如今的文化产业站GDP的比重只占5%左右,这一比例在欧美等部分发达国家中已超过10%。所以对于国内市场而言,知识付费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如何实现内容上的自我进化,如何在垂直细分领域多面开花,才是知识付费接下来要思考的重点。

发布者:老王,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u148.cn/1207.html

(0)
老王的头像老王
上一篇 2018年 10月 26日 上午9:09
下一篇 2018年 10月 26日 上午9:09

相关推荐

  • 教育部王登峰:不解决“短视”,就不能解决近视资讯快读热文推荐活动会议

    近日,教育奋进之笔“1+1”系列采访活动走进湖北武汉,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短视’的问题,我们就不可能解决近视的问题。” 王登峰指出,要解决“短视”的问题,需要大家不管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还是对孩子们未来的发展都不能“短视”,不能只看眼前、只看一时一事的得失。这可能不仅仅是教育问题,家长…

    未分类 2018年 11月 1日
    2.0K00
  • 在线教育创业,如何解决这6个关键决定资讯快读热文推荐活动会议

    随着越来越多的在线教育企业越来越快的成为资本新宠;各路精英纷纷策马扬鞭,组团入场,在各种颜色的海水中寻找着风的方向。 而所有这些想要在这个领域杀出一条血路的创业者们,除了创业所必须的人机法料的筹备和整合以外,往往还会碰到以下六个绕不开的关键决定。 其中,创始团队在这六个问题上的每一个抉择,都较大程度的影响着其企业生长的速度和方向 问题一:做什么产品? 通过对…

    未分类 2018年 10月 8日
    2.1K00
  • 俞敏洪:为什么说科技解决不了教育的本质热文推荐教育行业观察最近内容

    现在,我们讲了一大堆走向未来的教育手段和技术,或者说学习的手段和工具。教育的普及来自于技术的进步,这个没有问题。 古代的时候光有口语没有文字的时候只能靠说唱,今天我们读到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到《奥德赛》都是说唱留下来的。我们中国古代更多留传下来的是有文字以后的文本文献,中国古人是在竹签上写字,在用竹签之前是在甲骨上写字。从文字发明到印刷技术,从收音机到电视…

    未分类 2018年 10月 23日
    1.5K00
  • 南京市要求培训机构授课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资讯快读热文推荐活动会议

    近日,南京市下发《关于明确南京市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设置标准等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南京市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设置标准,其中包括授课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不得冠以“全国”、“全球”等字样、不得聘用中小学在职老师、冠名“学校”的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总面积不得小于1500平方米等方面。 授课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 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应制定…

    未分类 2018年 10月 24日
    1.2K00
  • 新政下的教育培训机构发展建议热文推荐校长盟最近内容

    摘要:今年对于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是一个起死回生的一年。教育部强调各地标准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场所条件方面,校外培训机构必须有符合安全条件的固定场所,同一培训时段内生均面积不低于3平方米,确保不拥挤、易疏散;必须符合国家关于消防、环保、卫生、食品经营等管理规定要求。通过为参训对象购买人身安全保险等必要方式,防范和化解安全事故风险。 师资条件方面,校外培训机构…

    未分类 2018年 11月 10日
    2.7K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