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郡美高获千万级A轮融资,将深耕个性化创新教育资讯快读热文推荐活动会议

近日,国内K12教育企业橘郡美高宣布获得千万级A轮融资,此轮融资由深圳嘉道方直教育产业基金主投。深圳嘉道方直教育产业基金是国内企业家龚虹嘉及A股教育类上市公司“方直科技”等共同组建。

橘郡美高成立于2006年7月,是一家K12教育企业,作为诺加国际教育集团旗下主营国际化教育的品牌,已与美国加州橘郡国际教育发展署(OCIED)及下属学区学校进行全面体系化合作。通过引进橘郡安纳海姆学区蓝带高中课程体系、STEAM特色课程、美国大学理事会AP课程、英语国学课程,实现学生与美国蓝带高中同步,帮助学生完成高中教育与海外大学升学的衔接。

据悉,橘郡美高目前在全国有五个合作校区,分别是北京外国语学校橘郡美高、北京八一学校国际部、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国际部、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和深圳大学橘郡美国高中。

此次融资后,橘郡美高将进一步完善未来创新教育个性化学习支持系统的各核心模块,深化学术、心理、生涯、德育和生活五个维度的内容研发,实行全员导师制,完成从学术-教研-教学-教务-传播的教学研传一体化闭环建设,并逐步通过数据分析,实现教学过程与学生成长的智能化管理。

在未来1-2年内,橘郡美高将以线下校区合作拓展与线上品牌&资源支持的双线策略,逐步实现平台化结构性输出,在内容、工具、人才与服务等领域不断赋能。

1.png

橘郡美高未来创新教育个性化学习支持系统

橘郡美高表示,个性化创新教育的发展是有层级、分阶段的。首先是人性化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服务重点,作为未来教育的重要组分,是基于能力的教育系统;第二,个性化教育必须基于普遍性与个性化需求分析展开,仅靠个体任务卡或局部体验,对于成长目标的设定精准程度不够,而无法形成持续性体验叠加,很难获得长足突破;第三,学生个性化发展过程离不开情感交流与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必须包括心理支持与生涯发展,即从自我认知与社会认知双环并进,才可实现潜能激发;第四,需要借助科技手段与经验总结,实现高效的教育效果测量,形成反馈闭环,大幅提升教学效率;第五,实施个性化教育的最终成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个性化教学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的深度融合,真正形成合作共同体。

发布者:老王,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u148.cn/1324.html

(0)
老王的头像老王
上一篇 2018年 11月 15日 上午12:54
下一篇 2018年 11月 15日 上午12:54

相关推荐

  • 智能变电站为什么选用IEC61850协议?

    变电站智能化已经成为不可逆的趋势,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完成了多个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并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新建约5100座智能变电站,对约1000座变电站进行智能化改造。但智能变电站又是如何进行智能控制的呢? 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设备与设备之间要进行数据交换,但往往由于不同生产厂商(供应商)的装置所支持的通信规约不统一,使得不同厂家的设备不能直接通信,需要进行…

    未分类 2021年 4月 23日
    5.1K00
  • 关注中小学生减负问题,坐实教育资源均衡化资讯快读热文推荐活动会议

    减的是负,提出的却是一个教育改革的大命题,需要更加全面、综合、系统的制度安排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件小事引来不少家长关注,那就是“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的表述。而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将这一问题列为非补不可的“民生短板”。中小学生的书包,为何成了如此“高层级”的议题? 书山题海、死记硬背、拖堂加课的教育方式,饱受诟病,事实上,减负的要求…

    未分类 2018年 11月 19日
    1.7K00
  • 在线素质教育画啦啦、编程猫们,探索中前行不易热文推荐教育行业观察最近内容

    随着中高考改革落地,学生的素质教育提上了日程。对于新生代的家长来说,成绩不再是唯一标杆,他们更关注孩子的综合发展,睿艺发布的《2017年中国家庭素质教育消费报告》显示,每年60%家庭在孩子素质教育上投入费用超过1万元以上。而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也踏上了素质教育在线化的探索之路。 根据睿艺发布的《2018年中国在线素质教育行业报告》,2017年在线素质教育机构融…

    未分类 2018年 10月 8日
    2.0K00
  • Salesforce帝国的崛起之路,其二:从软件到平台

    在Salesforce开始销售云端的CRM产品时,整个SaaS市场就只有他一个玩家。那时候Salesforce的对手是本地部署软件的巨头们,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

    未分类 2017年 11月 5日
    5.1K00
  • 这次校外辅导整治算什么?20年前的那次整治,北京关停了所有的校外培训机构热文推荐联盟台最近内容

    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想到,是否应该减负,成了一个问题,甚至遭到家长的激烈反对。前一段时间,《教育部,请不要给我们家孩子减负》的文章风靡网络,当天上午就迈上10万+,点赞过万。 全国“两会”期间,这个话题不断发酵,此类主题文章不断涌现,流传甚广。这至少说明,不希望减负,代表了一部分人的观点。 这让我想起了20年前相似的一幕。1998年,第一次大规模减负时,北京要求…

    未分类 2018年 10月 11日
    2.6K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