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玩具真的适合当成早教工具吗?资讯快读热文推荐活动会议

1538819150218881.jpg

近年来,国内掀起了一股智能机器人的浪潮,玩具市场也积极迎合这一趋势,推出了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儿童机器人。然而,虽然许多的智能机器人都给自己冠上了儿童玩具的称号,但纯粹的玩具机器人却几乎没有,大部分儿童机器人价格高昂,功能同质,形态臃肿,戴着“玩具”的帽子,却没有专注于孩子的休闲和娱乐,而是不断地满足家长对玩具的想象——添加更多的教育功能。

本应该带来快乐的玩具却成为了填鸭式教育的附属品,玩具厂商们急切地拥抱人工智能这一风口,却在一开始就跑错了道。

智能玩具的前景看涨

随着AI的迅速发展,腾讯、乐高、小米、奥飞动漫等一批国内外公司,均已涉足儿童智能玩具产业,智能玩具也将成为玩具行业中的必然趋势,据此前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智能玩具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显示,儿童智能产品中的智能玩具类产品未来5年将保持75%的年均增速,远远超过玩具行业年均6%的增速。

在我国,智能玩具规模增速喜人主要有两个原因。

1.我国二胎政策放开,儿童人数迅速增长。在政策开放的2016年,中国新生儿数量曾创下21世纪以来的最高点:1786万。而根据Euromonitor的预测,至2030年,我国0-14岁的儿童人数将高达2.6亿人,相比2016年,增加了2000万左右的儿童。按照2016年儿童平均消费43.4美元计算,这新增的2000万左右儿童带来的玩具销售额就大约有8.68亿美元。

1538819100814893.png

2.家长越来越看重素质教育,对玩具“寓教于乐”的期待值明显增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培养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家长们开始重视儿童智力的早期开发和培养,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将钱花在孩子智力开发的项目上。

乐高积木就因为其显著的益智特点,受到了家长的青睐。据京东2018第一季度网购玩具排行榜显示,第一名和第三名都是乐高旗下的产品,第二名的费雪早教益智脚踏钢琴健身器也属于益智类玩具。如今,拥有智能和科技理念的玩具也成为家长的心头好,据亚马逊的销售数据显示,去年的机器人玩具销售增长了40%,金额达到2500万美元,目前已跻身为亚马逊25种最畅销的玩具之一。

从中,我们也能深刻感受到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态,虽然家长已经认识到了玩具的多种价值,但是在选择玩具的过程中仍然把智力价值作为第一位。此外,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忽视了玩具的文化传承功能,那些带有浓烈民间色彩的玩具正在逐渐淡出孩子们的生活。

品牌匮乏,IP单调,问题显然比想象中多

总的来看,中国消费者对智能玩具的需求高,国内智能玩具市场跟海外市场相比,也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但令人疑惑的是,行业内却迟迟没有好消息传来。

首先,从融资规模和轮次分布看,行业中大多数创业公司尚处于天使轮融资阶段,比如位于深圳的智能玩具平台Geekplay,儿童智能玩具车“小司机”等。行业发展目前还处于初期阶段,市场中还未形成头部企业,玩家数量较少,市场竞争较为分散。

即使是玩具巨头乐高,在与腾讯达成智能领域上的合作后,也没能成为市场上的寡头。根据欧睿咨询的数据,全球三大玩具巨头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加起来都不足10%,第一名乐高的份额为2.8%,美泰以2%的份额排在第二,而“变形金刚”母公司孩子宝的市场份额仅为1%。

其次,我国智能玩具市场还缺乏足够影响力的IP形象。在玩具领域中,IP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以2015年一款智能遥控机器人为例,这款机器人就是因为大热IP《星球大战》的加持,尽管售价高达134美元,其销售仍旧高居电子玩具类榜首。“IP帝国”迪斯尼的产品业务有多么成功就更不用说了。

智能玩具的产业链很长,包括故事形象、创意设计、生产制造、渠道销售几个环节,然而,国内智能玩具的产业链往往在第一环就会出现问题——厂商在选择IP形象时背负着早教的包袱,“性格缺陷不要”“战斗形象不要”“不好看的不要”,由此,国内的玩具IP往往都具有以下几个共性——正面、温和、不具有复杂的故事性。所以,市面上的IP形象十分单调和同质化,除了羊、熊、狗等机器动物形象,拟人化形象几乎没有。

当然,也有玩具企业想要改变这一现象,打造自主IP,以美盛文化为例,为了实现向IP和泛娱乐行业转型的战略,2016年末,美盛文化斥资2.175亿元收购同道大叔母公司72.5%股权,但至今,美盛还没能好好地整合消化这一国民IP,在转型之路上也没能再向前迈进一步。

国内企业囿于IP单调的困境,国外企业IP玩具的智能化商业之路在中国也是“水土不服”——芭比娃娃的母公司美泰在中国表现得十分积极,但IP加持的“全息芭比”以儿童玩具之名,行语音助理之事,在智能玩具市场显得不伦不类,成为了一个尴尬的存在。

最后,智能玩具在维修、养护服务中也存在很多不足。很多智能玩具生产厂商还保持着传统玩具生产的想法——一次性买卖,将玩具卖出去后,因为孩子较强的破坏力,后续服务几乎可以省略。但智能玩具集合了智能芯片、创新材料等,成本较高,父母对其使用持久的期待值也会较高,行业不得不重视智能玩具的维修和养护。而这,也不失为一个创业机会,相信在行业快速发展到一个体量时,智能玩具的维护市场容量会相当可观。

爆发之前,智能玩具首先要拷问自身定位

根据《Creativity
Reasearch
Journal》上的一篇文章显示,从1990年以来,孩子们的智商得分是在不断提升的,但是创造力的得分却在急剧下降,在孩子到六年级的时候,这种下降就到达了最低点。在这个调查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一个优秀的智能玩具,不是把智能玩具给孩子,而是让孩子自己去创造智能,乐高就曾经出品了一套编程玩具套装,并获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

而目前比较普遍的儿童机器人,已经从传统的、以娱乐为主的功能目标中脱离出来,

充满了填鸭式的教育功能。此类机器人往往营销噱头大过产品实际价值。目前我们看到许多儿童机器人在进行宣传的时候,会突出机器人的替代作用,然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人的陪伴和老师的教育都是无法取代的。

此外,玩具的消费者除了需要快乐的儿童,还有一群特定的消费对象——“大童”群体(即生理上已成年,却依然童心未泯的人)和收藏爱好者。面对这类消费者,去谈教育、谈陪伴就有点啼笑皆非了。

当然,企业将智能玩具定位于“教育产品”也是能理解的,与传统玩具相比,智能玩具大多以科技含量高、可玩性强、内容丰富为卖点,更兼价格高昂,所以其购买更多是由家长主导,而非真正的使用者——孩子所提议购买。购买决策者和使用者的分离使得厂商只能“分裂性定位”——明明是玩具,却成为了早教产品。
目前来看,厂商需要平衡父母和儿童的诉求,用尽可能低的技术和生产成本去做出想要的创意概念,让产品处于一个合理的市场定位。

总的来说,智能玩具市场的风口已经越来越明显,而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这需要整个行业协作解决。但是,不论如何,靠有趣来取胜,才是国内厂商正确的道路。

发布者:老王,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u148.cn/1081.html

(0)
老王的头像老王
上一篇 2018年 10月 8日 上午9:27
下一篇 2018年 10月 8日 上午9:27

相关推荐

  • 培训机构如何突破坪效、教师产值和课耗?热文推荐联盟台最近内容

    一、线下教育培训机构第一个死结:坪效 坪效,即单位面积的产出,线下机构第一个成本是房租,这个问题不解决,企业会陷入死循环,不断亏损。 举个例子说明坪效的问题: 做班课的和做一对一的,同样是30平方面积,班课的产出是远大于一对一的,所以它坪效就高。同样,你会发觉艺术教育领域里面,舞蹈培训的效益远远大于架子鼓和钢琴等项目。因为舞蹈不但坪效高,而且教师单位产值也高…

    未分类 2018年 10月 18日
    1.1K00
  • 多鲸资本近日成立,教育行业投行进入2.0时代热文推荐教育行业观察最近内容

    近日,专注教育行业研究及投融资服务的投行多鲸资本在上海成立,其由前桃李资本合伙人姚玉飞、真格教育基金合伙人葛文伟、前达内教育投资总监钟日昕和G80高端校长俱乐部创始人王涛等发起。 据了解,多鲸资本业务包括泛教育企业战略咨询、私募融资顾问、并购顾问、战略投资顾问。同时布局有专项的教育跟投基金,主要为中国教育行业企业提供战略咨询、私募融资、并购等顾问服务。其中,…

    未分类 2018年 11月 15日
    1.6K00
  • 培训机构校长管理不善的12大通病,敢不敢比照自检?热文推荐联盟台最近内容

    有这么一类培训机构,老师累,校长更累,都在为了机构的明天努力,也想了不少新办法,但收效甚微。传统培训机构由于其“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一定会因为信息通路不畅导致“校长不知道,老师不敢说”,这就如同生命体暗藏的疾病,久治不愈,挥之不去,让经营者颇为头疼。 下面就列举一些常见的问题,培训机构可以由此而进行比照自检。 01会议效率不高 会议是培训机构解决问题和发布…

    未分类 2018年 10月 9日
    1.7K00
  • 联盟十年,向新而生 | 山西教育培训行业管理与发展年会精彩绽放热文推荐联盟台最近内容

    金秋十月,硕果飘香。10月8-10日,山西教育培训行业管理与发展年会在太原山西大剧院隆重举行。 2018年是山西教育培训联盟的十周年,也是全国教培行业走向新征程的一年。本届年会特邀教培行业的各路专家、学者和先进办学代表齐聚龙城,旨在践行联盟平台赋能的使命,为教育同仁分享机构运营的经验、明晰行业的形势、厘清前行的方向。 一半是总结,一半是启程。山西教育培训联盟…

    未分类 2018年 10月 11日
    1.3K00
  • 杨正大:在线一对一将成历史,小班课才是未来主流资讯快读热文推荐活动会议

    近期,学霸一对一深陷财务危机疑似破产,上海理优教育宣布停运停课,两起提供在线一对一教学服务的企业先后“爆雷”,引发业界对于在线一对一模式的广泛关注。iTutorGroup创始人兼CEO杨正大博士就此发表看法。他认为,在线一对一规模不经济,难以持续发展;而在线小班课兼顾个性化与规模化,将成为在线教育的主流。 在线一对一不等于个性化 教育是非常复杂的人际互动,包…

    未分类 2018年 11月 3日
    2.4K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